欢迎登录郓城县文化馆网站
看直播
展非遗 您的位置:首页 > 展非遗

北词两夹弦-山东省郓城县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

北词两夹弦-山东省郓城县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
  

据《济州府志》和《郓城县志》记载:“吱呴腔”(即北词两夹弦的前身)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。成长初期的北词两夹弦就显出了“生于民间、乐于民间”的亲和力,她不讲究外在形式的华美,重在“艺以载道”、“以艺教化”。撷民风以入乡俗,传伦理以入庭院;借先贤以明事理,移清雅以负圣洁。唱的是百姓戏,说的是自家话,演的是身边人,论的是古今事。北词两夹弦通过数百年几十代人的融会贯通,不断丰富发展自身,逐渐形成其独特的艺术特征。

北词两夹弦的演变剧目内容丰富,杂以百业,既有小巧玲珑的闺房戏,又有起伏跌宕的事件戏;既有柔肠寸断的悲情戏,又有酣畅淋漓的欢乐戏。无论剧情松紧,均为群众喜闻乐见,均带有鲜明的民间性特征。

北词两夹弦的音乐伴奏音域广阔,节奏紧凑,音色亮丽,跌宕起伏,优美动听,苍劲厚重,浑然一体,极具民间韵味。曲牌经过历代艺人们的加工修饰,有的缠绵委婉如曲径通幽,有的清新亮丽似行云流水,有的高亢激昂像快刀断铁;有的引而不发,有的一泄千里。可谓:穿肠柔情北词戏,纵横捭阖两夹弦。

 北词两夹弦植根于民间,历代艺人经常参加当地的婚丧嫁娶、礼乐庆典等民俗活动,因而有着极广泛的群众基础。有的曲牌发端于民间又辐射到民间,对发展、繁荣当地的民俗文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。她与南词两夹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,北词守根而盛芽,南词是护芽而断根;北词师古而不泥古,南词是学今而丢传统。二者的相悖而发展,导致了一根而发的两枝姊妹花,最终走向了各自截然不同的艺术道路。


  • 地址:郓城县东门街中段31号
  • Copyright 2022-2023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郓城县文化馆 版权所有    鲁ICP备2020042188号